请问古代记时的方法

作者:佚名  浏览量:223  发布时间:2022-11-29

1.电视里总是说"午时三刻"这个刻是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半小时吗? 2.半夜三更的"更"是念(精)吗?这是指的几点? 谢谢. 午时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相当于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刻,古代用漏壶计时。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。播水壶分二至四层,均有小孔,可滴水,最后流入受水壶,受水壶里有立箭,箭上刻分100刻,箭随蓄水逐渐上升,露出刻数,以显示时间。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,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。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.4分钟。所以“午时三刻”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.2分。 三更是子时,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把“三更天”的“更”念作“jing”一般有这样二种情况:一是方言,主要是北方地区,在我的记忆和知识范围里,似乎并没有听说过有南方方言是把“更”字读作“jing”的。二是,在一些传统戏曲演出中,确实有人把“更”字唱念作“jing”,特别在京剧界,比较普遍。一般情况下还应该读geng。###   古人计时方法主要有圭表、日晷、漏刻(见图)、机械计时器等。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,古代典籍《周礼》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,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。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。它由两部分组成,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,叫做表;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,叫做圭。
  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,那么光阴之“阴”,及时间的长短,,用“分”、“寸”表达就顺理成章了。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,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。从出土文物来看,汉以前已使用日晷,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,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。
  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,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,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,就可以指示时辰。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,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,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,这就是漏刻。
  漏,是指漏壶;刻,是指刻箭。箭,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。漏刻是以壶盛水,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,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。作为计时器,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。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。如唐代诗人李贺:“似将海水添宫漏,共滴长门一夜长。
  ”宋代苏轼:“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”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,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。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,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,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。公元前117年,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——水运浑天仪,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。
  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,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,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,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,摇铃报时,示牌报告子、丑、寅、卯十二个时辰等。 一天为十二个时辰,一个时辰即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。
   。### 现在意义的“刻”是指十五分钟,不是半小时。“午时三刻”里的“刻”跟现在的意思不同,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,又分为一百刻,所以一个时辰相当于25/3刻。 “半夜三更”是中的“更”是念geng,一更是两个小时,半夜三更是指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一段时间。 [标签:内容]

请问古代记时的方法
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bigbaik.com/zwdq/1025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删除。